十天前第一次戰(zhàn)勝blg時,ig全員狂喜,番到降諦麥克風中四個人的勢均聲音全都興奮到失控,theshy更是力敵近乎哽咽。
完全可以理解,維打威力之前blg給他們的長文壓迫感實在是太強烈了:
連續(xù)兩個bo5,七個小局,解讀擊版1-6的番到降諦戰(zhàn)績,想盡各種辦法都無濟于事。勢均
更重要的力敵是,blg高質量,維打威力高密度的長文進攻回合,讓同樣以擅長進攻著稱的解讀擊版ig顯得像是被時代拋棄的遺老。
對于老選手而言,番到降諦輸比賽本身不可怕,這種“我們真的過氣了嗎”的恐懼感才是最恐怖的。一天不能消除,就會如同魔鬼般多折磨他們一天。
所以ig上下在十八號那天才會有那種近乎失態(tài)的狂喜。
以至于賽場上激動完,賽后還要史無前例地尬舞一番。
但僅僅十天之后,blg卻在賽場上把看起來永遠苦大仇深的gala打笑了。
體現在比賽內容上,就是blg第一把突然間的野區(qū)猝死,以及第二局當gala希維爾二十分鐘三件套時,blg那個唯一c位是個射箭流維魯斯的鐵桶陣的絕望感。
這其實不意外:blg的老傳統(tǒng)了。
blg這個隊肌肉量足夠,但賽訓組多少有點不給力,每次版本變更都要迷茫很長一段時間:
2024年的msi,同年世界賽的瑞士輪,今年第二賽段的波動,以及msi和石油杯的迷?!举|上都是版本變更前后的陣痛。
而ig呢,丹妮是對版本最敏感的教練。
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,丹妮的執(zhí)教哲學是超越于版本之上的,任何一個版本只要允許他科研,他總能快速找到版本答案。
簡而言之,從第三賽段至今,丹妮的排兵布陣始終圍繞三個核心概念展開:
第一是角色搖擺。
第二是空間控制。
第三是全員團戰(zhàn)。
所謂角色搖擺,指的是在丹妮的體系下,五個選手每個人都至少有三種形態(tài)或者功能。
以meiko為例:
丹妮要求meiko拿軟輔,并且同時發(fā)揮打線,團戰(zhàn),以及野區(qū)攻防三個任務。
以gala為例:
gala既要能玩后期大核,也要能玩工具人,還要能玩前中期作為傷害支點的ez飛機盧錫安。
以wei為例:
wei能用波比皇子巨魔這樣的重型戰(zhàn)士,能用豬妹蝎子這樣的坦克工具人,最后終于在對手和丹妮的聯(lián)手夾擊下,用輕裝戰(zhàn)士猴子和楚雨蕁也能凱瑞了。
肉雞和上路就不用說了,他們作為lpl天賦天花板的兩個選手,可以變換的形態(tài)數量,一只手已經數不清了。
尤其theshy,上次對決掏納爾,這次掏鐵男,哪一次不是扮演了戰(zhàn)略級武器的角色?
當每個選手都如此多才多藝時,教練搭建陣容就不需要提前規(guī)劃太多了。
完全可以隨機應變,因地制宜,先判斷對手怎么做,然后從數據庫里尋找一種最合適的解法回敬。
這就是丹妮的隊伍季后賽特別善于紅破藍的原因之一。
………
當然了,丹妮要求每個位置多才多藝,最核心的原因始終是,唯有如此,除了adc之外的所有人,才能同時理解并執(zhí)行丹妮對空間控制力的硬性需求。
比如說吧,這幾場的meiko在使用妮蔻、巴德時,越來越多的開始參與野區(qū)拉扯,用卡視野,躲技能,騷擾,給隊友開視野等方式,盡可能延緩對手對野區(qū)的入侵。
最起碼也要確保在關鍵區(qū)域和對手視野五五開。
這樣一來,一旦ig五個人聚齊或是形成人數優(yōu)勢,立刻就能對入侵者形成強勢反擊。
上一次交手時,歐恩的洛屢屢掉點,meiko像偵察機一樣,在拉扯中提供的信息作用是功不可沒的。
wei就更不用說,作為和丹妮同位置的打野,他對空間控制權的感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。
最經典的就是上次交手時,決勝局大逆風下,他的波比看似毫無邏輯地資源團前的壓迫和騷擾。
先是在水龍魂團前一分半誓死守衛(wèi)藍區(qū)入口,擊殺豬妹的同時,打出blg的c位關鍵閃現。之后又在龍坑外e豬妹,騙出泰坦的關鍵閃現和大招。
這一套連環(huán)操作,讓ig在空間控制權方面占盡優(yōu)勢的同時,也讓blg的團戰(zhàn)技能始終是殘缺的,最終終于讓ig抓住機會一波團滅對手走向勝利。
空間控制權并不是虛的,它意味著遠超對手的地圖信息知情權,同時也就意味著進攻端的自主選擇權:
無論是抓單,打團還是打龍……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出最合理的決策。
雖然還是會出現上次對blg第二場那種,“一波小龍團送出去六千經濟”式災難失誤,但只要基數足夠大,總歸是擁有空間控制權的一方失誤更少,決策更優(yōu)。
我之所以執(zhí)著使用空間這個概念,而不用信息或者視野之類的字眼,是因為如今的lol比賽,運營已經和打架密不可分了。
而空間控制權這個說法,正是運營和打架兩種風格融合之后的核心概念。
最簡單而言,在如今這個為了一顆真眼都能打起來的年代,單純的視野布控意義是有限的,尤其是在資源團周圍的空間里。
換言之,這年頭重要的不是真眼或者視野,而是能守住或者開拓視野的人。
最早吃透這個底層邏輯的選手無疑是原神哥,而原神哥來自丹妮的白月光戰(zhàn)隊,巔峰dwg。
在如今的ig,原神哥的這個功能由meiko和theshy分攤,所以他們有時候總是故意和隊伍脫節(jié),拉開占位空間,在對手攻擊范圍內騷來騷去。
對手如果all in他們,meiko的巴德可以挖隧道跑路,theshy的坦克(或者meiko的硬輔)則容錯率夠高,能夠拖到隊友感到。
與此同時,他們的選位非常講究,一旦對手忍不住all in,就一定會集體失去資源團中的有利站位,后續(xù)的資源團就接不動了。
甚至哪怕對手沒有all in,就只是丟了幾個關鍵技能,結果也是一樣的。
如果對他們視而不見,對手的信息就會充分暴露給ig全隊,效果還是一樣的。
這就是丹妮一直想要meiko學會的東西,很顯然,meiko學會了,而且樂在其中。
就這樣,當ig大多數時候都在空間爭奪中獲利,信息和技能優(yōu)勢壓倒對手時,他們原本就頂尖的團戰(zhàn),就更是無往不利了。
在這個無比強調五對五團戰(zhàn)的版本,可以說是得其所哉。
當然了,上面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,更多的內容我們借助比賽來說明,不然會很抽象。
………
第一場的ig在藍色方負責出題,而blg把蘭博開出來了。
我之前說過,ig一旦拿蘭博,是很容易圍繞上中野起節(jié)奏,在上半區(qū)打出優(yōu)勢,進而控制整個半區(qū)的。
更重要的是,以蘭博的前期優(yōu)勢,ig至少能拿到兩條小龍(這場是三條,比較反常,原因后面說)。
如此一來,一旦控制了上半區(qū),有了小龍,ig就可以規(guī)避掉對自己的不利的小龍團,轉而玩資源置換養(yǎng)肥自家adc準備后期決戰(zhàn)。
敢第一把就放ig蘭博的隊不多,但blg的想法與眾不同。
他們想的是,這版本下的第一把,強勢的上中野組合足夠多,根本ban不完也搶不完。
哪怕是放出蘭博來,無論ig隨后怎么bp,他們都能在紅色方拿到同等強勢的上中野組合,和ig硬碰硬。
很樸實無華的想法,但確實有個人能力支持他們這么想。
當然了,主要也是因為這個隊想不了太高深的東西。
果然,陣容敲定后ig的上中野:
蘭博安妮猴子,很強很暴力。
blg的上中野則是狼母巖雀潘森,同樣不遜色。
無非是一個擅長陣地戰(zhàn)灌傷害,一個擅長機動和沖陣。
接下來的下路組合選擇,在我看來,可以說完美地體現了blg的傲慢,貪心,以及………對版本理解的混亂。
blg的下路拿了霞洛,ig這邊是牛頭和蕓阿娜。
霞洛組合突出一個blg式的貪心:推線控小龍,野輔聯(lián)動越塔,五對五團戰(zhàn)后期保障,他們全都要。
但問題在于,blg剛剛打定主意和ig比拼上中野強度啊……
要知道,潘森可不是真正的全圖流英雄,他的大招就算滿級,也不可能從下路直接飛到上路。
全圖流英雄只有一個慎,剩下的什么卡牌瑞茲巖雀包括潘森,實際上都是半圖流。
shadow又不是什么實力逆天的打野,就算有巖雀配合,他憑什么能夠上下兼顧?
某種意義上,完全可以說,blg第一把就是在這種毫無重點的全圖攻防中被拉扯麻了。
最騷的是,blg推線控龍的企圖,在線上直接就被ig雙人組打破了……牛頭兩分半鐘就搶二打出洛閃現,五分鐘出頭又準時把洛打回家,wei的猴子輕松控龍。
這并不是說gala和meiko的對線實力突然暴漲,而是牛頭這個英雄,面對霞洛組合,以meiko的牛頭水平,想要暴力阻止霞洛組合推線簡直不要太容易。
只要把霞洛組合頂走一個,對面根本推不動。
就這樣,meiko幫ig頂出來了第一條龍。然后沒多久就是上野二人聯(lián)手河道抓潘森,讓巖雀的第一個大招用在了上路,為陣亡的打野填坑。
如此一來,blg短時間內失去了奪回下半區(qū)視野的可能性,蘭博利用大招清線,快速tp小龍團,ig十分鐘出頭時再拿一龍。
然后一個小小的轉折點到來:
ig野輔利用視野滲透能力,在blg紅區(qū)逮住潘森,隨后蘭博先一步支援,爆發(fā)五對五團戰(zhàn),將gala一波喂飽。
這時候ig在上半區(qū)的五對五優(yōu)勢已經彰顯,如果選擇和blg爭奪先鋒,成功率其實不低。
但blg憑借回合轉換優(yōu)勢已經先一步落位,ig在丹妮的調教下,此時終于沒有做硬碰硬的事情……畢竟對面上中野強度確實不差,如果沒有先造成減員,勝負是未可知的。
于是ig提前布置小龍團,并在下河道草叢打出完美配合,一波送走blg雙c,同時小龍聽牌。
這時候時間才走到18分鐘。
就這樣,我們可以看到ig始終在做取舍,根本不拘泥于陣容:哪怕計劃是打上中野,但既然對手上中野強度同樣驚人,那就順勢拿龍,當有機會小龍聽牌時,寧可不要先鋒和綁定先鋒的一塔,也要把握機會。
反觀blg則是什么都想要,結果得到的卻有限:
前期左手壓了肉雞三十刀,shadow入侵野區(qū)反了不少野………然后呢,這些并不能轉化成上半區(qū)五對五團戰(zhàn)的勝利。
他們拿到了先鋒……但一個抓邊陣容缺乏足夠的中推威脅,先鋒撞一塔后,同樣沒有后續(xù)。
這就說明blg在這個版本的思路是混亂的,開游戲前,計劃沒有重點什么都想要。游戲開始后,又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,完全沒有連貫思路。
……
ig在小龍聽牌后,問題確實大條了一陣子:ig上中野為主的打法,二十分鐘前是必須推一塔的,否則后續(xù)節(jié)奏就無法展開。
但ig拿聽牌龍換了先鋒,自己陣容又手短,對面控制又多……導致一塔死活推不掉了。
結果就是肉雞帶著ig眾人,在blg中一塔面前連送兩波,第二波還送了個大團滅。
但之后ig就迅速調整過來了,當blg四人對肉雞抓邊時,ig在上路打出邊路突破,連破blg雙塔。
某種意義上,這彌補了拿不到中一塔的損失:推塔是為了壓制視野,控制空間,上路兩個塔的倒掉,讓blg的紅區(qū)側后方空間出現了不可彌補的漏洞。
到了這一步,ig實際上已經占據了絕對主動:上半區(qū)他們推掉了上二塔,下半區(qū)他們小龍聽牌了:
上下半區(qū)blg都要管,否則比賽都會結束。
但如前所說,根據峽谷地圖規(guī)則,半圖流英雄是防守不住全圖空間的:于是knight頻于奔命,先是在下路屢屢貢獻關鍵巖突,奪回下半區(qū)控制權,又阻止ig下路推進……隨后又試圖跑到上半區(qū)找機會,阻止紅區(qū)淪陷,結果在沒有二塔掩護時被wei閃現截斷退路,一套連招帶走。
至此,ig伏筆許久的上半區(qū)優(yōu)勢變成了唾手可得的勝勢。
ig也激進過,失誤過,但背后既然有空間控制權這個核心原則在指引,思路暫時亂了總能回到正軌。
而blg呢,他們的思路先是毫無重點,破碎凌亂,然后又被ig來回調動,最后空門大開……
這就是丹妮的游戲哲學,這種哲學是超越版本的:無論版本怎么變,除非是龍魂級別的巨變,否則空間控制權的優(yōu)勢就是最根本的優(yōu)勢。
把握了這個游戲本源,再加上選手英雄池和賽場功能的多維度拓展,無論什么版本,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握勝利的大門。
這就是lck這幾年的游戲理解明顯超過我們的地方,如今這種理解已經被丹妮深深植入了ig的打法基因……
而blg作為去年的亞軍,對空間控制的理解可謂是肉眼可見的膚淺。
所以他們每次都會因版本變動而迷茫。
……
說到這里,第二把也就不用說太多了。
blg第二把的陣容猛一看很是嚇人:塞恩,趙信,加里奧,維魯斯,卡爾瑪。
這是五對五無敵的鐵桶陣。
這是中野輔強節(jié)奏陣容。
這是blg最愛的四人沖陣。
這是blg曾經讓ig潰不成軍的下路強打線組合。
真是完美的嵌套啊……只有一點不完美,中期沒優(yōu)勢后期就沒傷害。
像極了一艘堅不可摧的軍艦,結果到了實戰(zhàn)中一看,靠,軍艦因為鋼鐵用量超標,一下水就自己沉沒了………
很顯然,又是第一把那樣,沒有重點,什么都想要,結果什么都要不到。
下路優(yōu)勢開局三分鐘就被wei繞后破解,blg基本上失去了快速起節(jié)奏的可能。
雙方中期互相抓邊換塔,地圖空間被大大擴展之后,blg再一次被ig深刻的空間理解玩死:
下路雙塔沒了,blg去打厄塔汗,背后的視野空擋太多,直接被wei一波蹲伏,配合發(fā)條大招打崩。
再加上鐵男出山之后,在資源團中大招關打野的決定性優(yōu)勢,直接讓缺乏傷害的blg失去了火龍魂這一救命稻草。
剩下的就都是wei恩怨情仇和theshy拆基地時的喜劇效果了。
十天前第一次戰(zhàn)勝blg時,ig全員狂喜,麥克風中四個人的聲音全都興奮到失控,theshy更是近乎哽咽。
完全可以理解,之前blg給他們的壓迫感實在是太強烈了:
連續(xù)兩個bo5,七個小局,1-6的戰(zhàn)績,想盡各種辦法都無濟于事。
更重要的是,blg高質量,高密度的進攻回合,讓同樣以擅長進攻著稱的ig顯得像是被時代拋棄的遺老。
對于老選手而言,輸比賽本身不可怕,這種“我們真的過氣了嗎”的恐懼感才是最恐怖的。一天不能消除,就會如同魔鬼般多折磨他們一天。
所以ig上下在十八號那天才會有那種近乎失態(tài)的狂喜。
以至于賽場上激動完,賽后還要史無前例地尬舞一番。
但僅僅十天之后,blg卻在賽場上把看起來永遠苦大仇深的gala打笑了。
體現在比賽內容上,就是blg第一把突然間的野區(qū)猝死,以及第二局當gala希維爾二十分鐘三件套時,blg那個唯一c位是個射箭流維魯斯的鐵桶陣的絕望感。
這其實不意外:blg的老傳統(tǒng)了。
blg這個隊肌肉量足夠,但賽訓組多少有點不給力,每次版本變更都要迷茫很長一段時間:
2024年的msi,同年世界賽的瑞士輪,今年第二賽段的波動,以及msi和石油杯的迷?!举|上都是版本變更前后的陣痛。
而ig呢,丹妮是對版本最敏感的教練。
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,丹妮的執(zhí)教哲學是超越于版本之上的,任何一個版本只要允許他科研,他總能快速找到版本答案。
簡而言之,從第三賽段至今,丹妮的排兵布陣始終圍繞三個核心概念展開:
第一是角色搖擺。
第二是空間控制。
第三是全員團戰(zhàn)。
所謂角色搖擺,指的是在丹妮的體系下,五個選手每個人都至少有三種形態(tài)或者功能。
以meiko為例:
丹妮要求meiko拿軟輔,并且同時發(fā)揮打線,團戰(zhàn),以及野區(qū)攻防三個任務。
以gala為例:
gala既要能玩后期大核,也要能玩工具人,還要能玩前中期作為傷害支點的ez飛機盧錫安。
以wei為例:
wei能用波比皇子巨魔這樣的重型戰(zhàn)士,能用豬妹蝎子這樣的坦克工具人,最后終于在對手和丹妮的聯(lián)手夾擊下,用輕裝戰(zhàn)士猴子和楚雨蕁也能凱瑞了。
肉雞和上路就不用說了,他們作為lpl天賦天花板的兩個選手,可以變換的形態(tài)數量,一只手已經數不清了。
尤其theshy,上次對決掏納爾,這次掏鐵男,哪一次不是扮演了戰(zhàn)略級武器的角色?
當每個選手都如此多才多藝時,教練搭建陣容就不需要提前規(guī)劃太多了。
完全可以隨機應變,因地制宜,先判斷對手怎么做,然后從數據庫里尋找一種最合適的解法回敬。
這就是丹妮的隊伍季后賽特別善于紅破藍的原因之一。
………
當然了,丹妮要求每個位置多才多藝,最核心的原因始終是,唯有如此,除了adc之外的所有人,才能同時理解并執(zhí)行丹妮對空間控制力的硬性需求。
比如說吧,這幾場的meiko在使用妮蔻、巴德時,越來越多的開始參與野區(qū)拉扯,用卡視野,躲技能,騷擾,給隊友開視野等方式,盡可能延緩對手對野區(qū)的入侵。
最起碼也要確保在關鍵區(qū)域和對手視野五五開。
這樣一來,一旦ig五個人聚齊或是形成人數優(yōu)勢,立刻就能對入侵者形成強勢反擊。
上一次交手時,歐恩的洛屢屢掉點,meiko像偵察機一樣,在拉扯中提供的信息作用是功不可沒的。
wei就更不用說,作為和丹妮同位置的打野,他對空間控制權的感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。
最經典的就是上次交手時,決勝局大逆風下,他的波比看似毫無邏輯地資源團前的壓迫和騷擾。
先是在水龍魂團前一分半誓死守衛(wèi)藍區(qū)入口,擊殺豬妹的同時,打出blg的c位關鍵閃現。之后又在龍坑外e豬妹,騙出泰坦的關鍵閃現和大招。
這一套連環(huán)操作,讓ig在空間控制權方面占盡優(yōu)勢的同時,也讓blg的團戰(zhàn)技能始終是殘缺的,最終終于讓ig抓住機會一波團滅對手走向勝利。
空間控制權并不是虛的,它意味著遠超對手的地圖信息知情權,同時也就意味著進攻端的自主選擇權:
無論是抓單,打團還是打龍……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出最合理的決策。
雖然還是會出現上次對blg第二場那種,“一波小龍團送出去六千經濟”式災難失誤,但只要基數足夠大,總歸是擁有空間控制權的一方失誤更少,決策更優(yōu)。
我之所以執(zhí)著使用空間這個概念,而不用信息或者視野之類的字眼,是因為如今的lol比賽,運營已經和打架密不可分了。
而空間控制權這個說法,正是運營和打架兩種風格融合之后的核心概念。
最簡單而言,在如今這個為了一顆真眼都能打起來的年代,單純的視野布控意義是有限的,尤其是在資源團周圍的空間里。
換言之,這年頭重要的不是真眼或者視野,而是能守住或者開拓視野的人。
最早吃透這個底層邏輯的選手無疑是原神哥,而原神哥來自丹妮的白月光戰(zhàn)隊,巔峰dwg。
在如今的ig,原神哥的這個功能由meiko和theshy分攤,所以他們有時候總是故意和隊伍脫節(jié),拉開占位空間,在對手攻擊范圍內騷來騷去。
對手如果all in他們,meiko的巴德可以挖隧道跑路,theshy的坦克(或者meiko的硬輔)則容錯率夠高,能夠拖到隊友感到。
與此同時,他們的選位非常講究,一旦對手忍不住all in,就一定會集體失去資源團中的有利站位,后續(xù)的資源團就接不動了。
甚至哪怕對手沒有all in,就只是丟了幾個關鍵技能,結果也是一樣的。
如果對他們視而不見,對手的信息就會充分暴露給ig全隊,效果還是一樣的。
這就是丹妮一直想要meiko學會的東西,很顯然,meiko學會了,而且樂在其中。
就這樣,當ig大多數時候都在空間爭奪中獲利,信息和技能優(yōu)勢壓倒對手時,他們原本就頂尖的團戰(zhàn),就更是無往不利了。
在這個無比強調五對五團戰(zhàn)的版本,可以說是得其所哉。
當然了,上面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,更多的內容我們借助比賽來說明,不然會很抽象。
………
第一場的ig在藍色方負責出題,而blg把蘭博開出來了。
我之前說過,ig一旦拿蘭博,是很容易圍繞上中野起節(jié)奏,在上半區(qū)打出優(yōu)勢,進而控制整個半區(qū)的。
更重要的是,以蘭博的前期優(yōu)勢,ig至少能拿到兩條小龍(這場是三條,比較反常,原因后面說)。
如此一來,一旦控制了上半區(qū),有了小龍,ig就可以規(guī)避掉對自己的不利的小龍團,轉而玩資源置換養(yǎng)肥自家adc準備后期決戰(zhàn)。
敢第一把就放ig蘭博的隊不多,但blg的想法與眾不同。
他們想的是,這版本下的第一把,強勢的上中野組合足夠多,根本ban不完也搶不完。
哪怕是放出蘭博來,無論ig隨后怎么bp,他們都能在紅色方拿到同等強勢的上中野組合,和ig硬碰硬。
很樸實無華的想法,但確實有個人能力支持他們這么想。
當然了,主要也是因為這個隊想不了太高深的東西。
果然,陣容敲定后ig的上中野:
蘭博安妮猴子,很強很暴力。
blg的上中野則是狼母巖雀潘森,同樣不遜色。
無非是一個擅長陣地戰(zhàn)灌傷害,一個擅長機動和沖陣。
接下來的下路組合選擇,在我看來,可以說完美地體現了blg的傲慢,貪心,以及………對版本理解的混亂。
blg的下路拿了霞洛,ig這邊是牛頭和蕓阿娜。
霞洛組合突出一個blg式的貪心:推線控小龍,野輔聯(lián)動越塔,五對五團戰(zhàn)后期保障,他們全都要。
但問題在于,blg剛剛打定主意和ig比拼上中野強度啊……
要知道,潘森可不是真正的全圖流英雄,他的大招就算滿級,也不可能從下路直接飛到上路。
全圖流英雄只有一個慎,剩下的什么卡牌瑞茲巖雀包括潘森,實際上都是半圖流。
shadow又不是什么實力逆天的打野,就算有巖雀配合,他憑什么能夠上下兼顧?
某種意義上,完全可以說,blg第一把就是在這種毫無重點的全圖攻防中被拉扯麻了。
最騷的是,blg推線控龍的企圖,在線上直接就被ig雙人組打破了……牛頭兩分半鐘就搶二打出洛閃現,五分鐘出頭又準時把洛打回家,wei的猴子輕松控龍。
這并不是說gala和meiko的對線實力突然暴漲,而是牛頭這個英雄,面對霞洛組合,以meiko的牛頭水平,想要暴力阻止霞洛組合推線簡直不要太容易。
只要把霞洛組合頂走一個,對面根本推不動。
就這樣,meiko幫ig頂出來了第一條龍。然后沒多久就是上野二人聯(lián)手河道抓潘森,讓巖雀的第一個大招用在了上路,為陣亡的打野填坑。
如此一來,blg短時間內失去了奪回下半區(qū)視野的可能性,蘭博利用大招清線,快速tp小龍團,ig十分鐘出頭時再拿一龍。
然后一個小小的轉折點到來:
ig野輔利用視野滲透能力,在blg紅區(qū)逮住潘森,隨后蘭博先一步支援,爆發(fā)五對五團戰(zhàn),將gala一波喂飽。
這時候ig在上半區(qū)的五對五優(yōu)勢已經彰顯,如果選擇和blg爭奪先鋒,成功率其實不低。
但blg憑借回合轉換優(yōu)勢已經先一步落位,ig在丹妮的調教下,此時終于沒有做硬碰硬的事情……畢竟對面上中野強度確實不差,如果沒有先造成減員,勝負是未可知的。
于是ig提前布置小龍團,并在下河道草叢打出完美配合,一波送走blg雙c,同時小龍聽牌。
這時候時間才走到18分鐘。
就這樣,我們可以看到ig始終在做取舍,根本不拘泥于陣容:哪怕計劃是打上中野,但既然對手上中野強度同樣驚人,那就順勢拿龍,當有機會小龍聽牌時,寧可不要先鋒和綁定先鋒的一塔,也要把握機會。
反觀blg則是什么都想要,結果得到的卻有限:
前期左手壓了肉雞三十刀,shadow入侵野區(qū)反了不少野………然后呢,這些并不能轉化成上半區(qū)五對五團戰(zhàn)的勝利。
他們拿到了先鋒……但一個抓邊陣容缺乏足夠的中推威脅,先鋒撞一塔后,同樣沒有后續(xù)。
這就說明blg在這個版本的思路是混亂的,開游戲前,計劃沒有重點什么都想要。游戲開始后,又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,完全沒有連貫思路。
……
ig在小龍聽牌后,問題確實大條了一陣子:ig上中野為主的打法,二十分鐘前是必須推一塔的,否則后續(xù)節(jié)奏就無法展開。
但ig拿聽牌龍換了先鋒,自己陣容又手短,對面控制又多……導致一塔死活推不掉了。
結果就是肉雞帶著ig眾人,在blg中一塔面前連送兩波,第二波還送了個大團滅。
但之后ig就迅速調整過來了,當blg四人對肉雞抓邊時,ig在上路打出邊路突破,連破blg雙塔。
某種意義上,這彌補了拿不到中一塔的損失:推塔是為了壓制視野,控制空間,上路兩個塔的倒掉,讓blg的紅區(qū)側后方空間出現了不可彌補的漏洞。
到了這一步,ig實際上已經占據了絕對主動:上半區(qū)他們推掉了上二塔,下半區(qū)他們小龍聽牌了:
上下半區(qū)blg都要管,否則比賽都會結束。
但如前所說,根據峽谷地圖規(guī)則,半圖流英雄是防守不住全圖空間的:于是knight頻于奔命,先是在下路屢屢貢獻關鍵巖突,奪回下半區(qū)控制權,又阻止ig下路推進……隨后又試圖跑到上半區(qū)找機會,阻止紅區(qū)淪陷,結果在沒有二塔掩護時被wei閃現截斷退路,一套連招帶走。
至此,ig伏筆許久的上半區(qū)優(yōu)勢變成了唾手可得的勝勢。
ig也激進過,失誤過,但背后既然有空間控制權這個核心原則在指引,思路暫時亂了總能回到正軌。
而blg呢,他們的思路先是毫無重點,破碎凌亂,然后又被ig來回調動,最后空門大開……
這就是丹妮的游戲哲學,這種哲學是超越版本的:無論版本怎么變,除非是龍魂級別的巨變,否則空間控制權的優(yōu)勢就是最根本的優(yōu)勢。
把握了這個游戲本源,再加上選手英雄池和賽場功能的多維度拓展,無論什么版本,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握勝利的大門。
這就是lck這幾年的游戲理解明顯超過我們的地方,如今這種理解已經被丹妮深深植入了ig的打法基因……
而blg作為去年的亞軍,對空間控制的理解可謂是肉眼可見的膚淺。
所以他們每次都會因版本變動而迷茫。
……
說到這里,第二把也就不用說太多了。
blg第二把的陣容猛一看很是嚇人:塞恩,趙信,加里奧,維魯斯,卡爾瑪。
這是五對五無敵的鐵桶陣。
這是中野輔強節(jié)奏陣容。
這是blg最愛的四人沖陣。
這是blg曾經讓ig潰不成軍的下路強打線組合。
真是完美的嵌套啊……只有一點不完美,中期沒優(yōu)勢后期就沒傷害。
像極了一艘堅不可摧的軍艦,結果到了實戰(zhàn)中一看,靠,軍艦因為鋼鐵用量超標,一下水就自己沉沒了………
很顯然,又是第一把那樣,沒有重點,什么都想要,結果什么都要不到。
下路優(yōu)勢開局三分鐘就被wei繞后破解,blg基本上失去了快速起節(jié)奏的可能。
雙方中期互相抓邊換塔,地圖空間被大大擴展之后,blg再一次被ig深刻的空間理解玩死:
下路雙塔沒了,blg去打厄塔汗,背后的視野空擋太多,直接被wei一波蹲伏,配合發(fā)條大招打崩。
再加上鐵男出山之后,在資源團中大招關打野的決定性優(yōu)勢,直接讓缺乏傷害的blg失去了火龍魂這一救命稻草。
剩下的就都是wei恩怨情仇和theshy拆基地時的喜劇效果了。